亞臨界萃取技術的創新發展與應用
發布時間:2020/5/20 0:00:00
亞臨界萃取技術是一項用途極為廣泛的新技術,是此前工業萃取技術的一項重大創新和進步。在亞臨界技術發明之前,工業萃取都是以液態溶劑進行萃取,這樣的溶劑有幾十甚至幾百種,例如:乙醇、甲醇、水、石油醚、乙酸乙酯、苯等等。多年前還出現了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技術,而我們的自主知識產權的亞臨界萃取技術,是與常規萃取技術和超臨界萃取技術并列的、具有獨特優勢的、在許多領域已經成為不可替代的新技術。
亞臨界萃取的工藝原理:在一定壓力下,以液化的亞臨界溶劑對物料進行逆流萃取,萃取液(液相)中溶劑經蒸發工序,使溶劑氣化與萃取出的目標成份分離,得到產品;被萃取過的物料蒸發出其中吸附的溶劑,得到另一產品(固相)。氣化的溶劑被液化后循環使用。整個萃取過程可以在室溫或更低的溫度下進行,所以不會對物料中的熱敏性成份造成損害,這是亞臨界萃取工藝的最大優點。溶劑從物料中氣化時,需要吸收熱量(氣化潛熱),所以,蒸發脫溶時要向物料中補充熱量。溶劑氣體被壓縮液化時,會放出熱量(液化潛熱),工藝中大部分熱量可以通過氣化與液化溶劑的熱交換達到節能的目的,理論計算證明,經過充分熱交換,萃取液的溶劑蒸發所需的能量(壓縮機能量)只有以蒸汽為能源蒸發常規溶劑的1/11。
亞臨界萃取工藝的優點:
1、萃取和脫溶過程不用過度加熱,不會對物料中的熱敏性成份造成損害;
2、已使用和研究的幾種溶劑的極性不同,萃取目標物的極性范圍大;
3、有一定的萃取選擇性;
4、節能,萃取液蒸發耗能少,脫溶過程不必對物料加熱;
5、相對于超臨界提取技術,投資少,生產成本低,容易實現大規模生產;
亞臨界萃取產業化應用生產的原料涉及植物的根莖葉花果花粉以及動物、微生物等,如油料植物(亞麻籽、大豆、茶籽、牡丹籽、核桃、麥胚、葡萄籽、杏仁等)、色素植物(辣椒、萬壽菊)、植物精油(玫瑰、十香菜、檀香、崖柏等)、微生物油(靈芝孢子、DHA等)、中藥材(五味子、林蛙等)、煙草減害降焦、農產品降農藥殘留等。
目前,我國利用亞臨界萃取技術在農林產品、中草藥、天然產物生產的年加工量為30~35萬噸,產值60~70億元。
近年來,我們研究院在亞臨界萃取技術方面不斷創新發展并取得新的研究成果:
1、對亞臨界萃取機理形成理論體系,并出版亞臨界萃取專著;
2、完成亞臨界狀態下的乙醇萃取和亞臨界水萃取,形成了對天然產物分別萃取其中的脂溶性成分、醇溶性成分、水溶性成分的獨特方法;
3、研制出超低溫萃取試驗裝置,對熱敏性成分的目標產物提取提供了產業化技術和裝備;
4、完成了試驗裝置和生產線的PLC系統升級改造,實現了在線遠程控制和操作;
5、建立了試驗數據庫,面向國內外開展技術服務;
6、亞臨界萃取設備出口到了美國、加拿大、印度、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烏茲別克斯坦和臺灣省。
分享到: |
上一條:天然產物有效成分的亞臨界流體萃取裝置與方法發明專利獲授權
下一條:祁鯤簡介